聽到中元節,大家第一時間都是想到祭拜亡靈、好兄弟吧?其實,農曆7月15日是以孝聞名的地官大帝(舜帝)的誕辰日,因此中元節又被稱為「孝子節」,後來後世將孝順的美德延伸至各個家庭中,每逢中元節時,各個家庭準備供品來祭拜祖先,以示感恩之情,這就是中元節由來。此外,與中元節活動息息相關的「搶孤」,原本是在普渡過後將供品提供給民眾,隨著時間演變,成為今日全台各地的一大盛事,這也是中元節的亮點之一。
根據《煩惱的時候就求神吧!》指出,中元節正好又為好兄弟來到陽世的時期,祭祀祈福的對象因而擴大到這些亡靈;所以,中元節不只拜神明、拜祖先,也普渡好兄弟;另外,中元節也會祭拜守護著家平安的地基主。
[中元節拜好兄弟 ]
拜拜時間 下午2點至6點間祭拜,7點過後則禁止祭拜
拜拜地點 家門門口處,或者其他室外空間,切忌不要在家內或陽台,避免請鬼入厝。
拜拜流程 在供桌上由內而外依序擺放餅乾、水果、三牲、茶酒,並且在每項食物上插一炷香,桌子下方則擺放全新的盥洗用品,接著,拜拜者點香向好兄弟問好邀請其來享用,並且祈求保佑全家平安;第一支香燒過三分之二後,再點第二次香,一樣燒到三分之二後,燒化桌上的金紙,並且請好兄弟前來領受小銀,並且恭請好兄弟離開,祈求家裡出入平安。
* 注意:燒金紙必須一張一張的燒,燒完後再將敬奉過的酒,灑在地上(紙錢周圍)繞三圈,但不可以灑到紙錢上,否則好兄弟就無法領收到小銀。 在中元節並不適用;香蕉、李子、梨子三水果合一則有「招你來」之意,也不是用在普渡時間;番石榴和番茄如果好兄弟吃了會變「番」(任性之意),另外鳳梨也不宜(旺來)簡單來說,這些水果在閩南語諧音上會招來孤魂野鬼,所以應盡量避免。
燒金紙必須一張一張的燒,燒完後再將敬奉過的酒,灑在地上(紙錢周圍)繞三圈,但不可以灑到紙錢上,否則好兄弟就無法領收到小銀。